走进A6-433,一进门就听见了实验室中器材发出的嗡嗡声。在这间不大的办公室中,计算机和各种实验器材就占据了很大空间。这是mg4355电子工程系科研实验室,是电子工程系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主要场所,也是张永锋老师与学生们的“主阵地”。就是在这间实验室中,张永锋老师曾经参与过大连市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专项1项、大连市高新园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专项1项,主持大连市科学技术基金1项等,现在指导学生的实践项目也基本都是在这里由构想变成现实。
工程师出身的教师
2008年,张永锋来到了mg4355vip检测中心电子工程系(原嵌入式系统工程系),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,现任电子工程系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团队副主任。在此之前,他曾在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芯片二部做了两年的工程师。
“选择了教学,既然干了,就要干好。科研、教学、做人也都是如此,万事一理。”正是这样一句朴实无华的话,让张永锋一做就是五年。
“那段在公司的工作经历对于如今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。”张永锋说。张永锋在课堂上经常结合公司工作经历为学生讲课。
“张老师上课教学认真,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会多讲。讲课的内容跟实际问题相连,扩展的很多,经常举例,我们有书上看不明白的会请教老师,他会用其他例子打比方,给学生讲解。”学生们如是评价张永锋老师的授课。
张永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引导,其中有三名学生从大二开始跟随他做项目。这些学生对所学专业培养了浓厚的兴趣,在这份兴趣的指引下,这三名学生考取了mg4355研究生,现在继续跟随张永锋老师做科研。其中之一的李晓熙说:“张老师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。张老师曾经跟我们说过:‘做好一件事不容易,要用自己做的事为社会作出贡献就更难,人的一生要做一件这样有意义的事。’老师的话一直激励着我。”这句话,或许也道出了当初张永锋老师决心从事教育的真正原因。
任教至今,张永锋老师曾先后获得2010年度校级优秀教师,2012年度校级学科竞赛银牌指导教师,2012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,2013年度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。从工程师到教师,张永锋老师用踏踏实实的工作无声地诠释了一名师者的价值。
科研是扎扎实实做出来的
“做科研要有信心、有想法,不能浅尝辄止。”这是张永锋老师对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科研工作的理解。
“做项目要有目的性,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去做就可以了。”有了目标,科研项目就明确了。谈到自己在科研方面做出的成果,张永锋老师说“离不开系里和学校领导的支持,其实系里有很多老师做得都比我好”。
这样的一种科研态度对学生也产生了很大影响。“我们都想认真踏实地把项目做完,项目过程中出现问题,大家会坐下来讨论讨论,自己解决不了,就邀请其他老师过来参与,这样就能打开思路。”学生们说。在做项目过程中遇到问题,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。
张永锋老师说:“真正的科研,要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扎扎实实地做一些东西,通过积累不断提高。不断尝试才能进步,要多尝试。”
对于科研项目的坚持,源于内心对于项目的热爱与兴趣。张永锋老师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引导。“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,要清楚自己专业是什么、想学习什么、需要做什么。而大二大三的学生一定要坚定这个目标和想法,因为内因才是成功的经验。要通过自己的努力,不断地完善自己,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目标。”
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
从2012年8月开始,电子工程系孙晓凌教授、周国顺副教授、张永锋老师带着学生们开始启动数字晶闸管控制器芯片设计项目,在其他系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,经过一年多时间,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八十。“在项目进行过程中,张老师会对项目进行分析,然后让我们做方案,在做的过程中互相比较,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。”李平说。
在这个实验室里,五年时间,类似的项目张永锋老师带领学生做了很多。对于他们来说,从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、遇到问题、再解决问题,做项目的过程是一种享受。“相比进入公司实习来说,我们更喜欢留在这里做科研项目,在公司每一个人只能负责具体的一件事情,但是在这里,从理论分析到实践到设计,我们可以踏踏实实学东西,这是公司实习所不能提供的。”李平说。
“在做科研的项目中最大的困难就是,研究得正投入呢,一看到饭点了,还得出去买饭。”学生们笑着说。
做科研项目需要很强的理性,这在张永锋老师和他的学生们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,谈到与老师之间的故事,学生们说:“跟着张老师这么多年,我们的感情都包含在科研的过程中了。”
张永锋老师不善言辞,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科研、教学占据,和学生的谈话也一般都是有关项目的讨论。然而在他谈到科研与教学时平和的神态,以及学生们谈到做项目的笑容时,我们真正理解了那句经典名言: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。